生態環境執法監督的線上戰場已經開辟。生態環境部1月30日舉辦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副主任李紅兵在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目前已做到“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到哪里,信息化就覆蓋到哪里”。
近日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深化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應用,構建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實施生態環境信息化工程,加強數據資源集成共享和綜合開發利用。
李紅兵介紹,生態環境部積極建設智慧高效的數字化治理體系,構建生態環境綜合管理信息化平臺,集成生態環境、氣象、水利、交通、電力等多元數據,形成環境質量、污染源、自然生態等9類數據資源;打造生態環境信息化大系統,完成大氣、行政許可、土壤執法等40余個專題應用,實現“一圖統攬、一屏調度”;推進生態環境信息化“四統一、五集中”,即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運維,以及數據集中、資金集中、人員集中、技術集中、管理集中。
“目前,信息化基礎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干部隊伍數字素養明顯提升,為協同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李紅兵說,空氣質量保障和監督幫扶、水環境、污染地塊、項目環評、排污許可、碳市場等數據和場景也在深化應用中。
在過去幾年的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生態環境部就已協同推進“線上和線下”兩個戰場。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宣傳教育司司長裴曉菲介紹,2023年秋冬季以來,開展了8輪大氣污染現場和遠程監督幫扶,發現問題企業1.6萬余家,推動解決涉氣環境問題3.2萬余個。
裴曉菲說,過去一年,生態環境部通過遠程推送識別線索,指導地方自查發現解決環境問題1萬余個。利用衛星遙感、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污染源自動監測、用電監控等技術手段,融合各類數據信息,構建算法模型,精準識別問題線索,目前問題識別準確率已達85%以上。
本文所引用圖片及文字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旨在供讀者分享,如有侵犯您的權益或者版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謝謝。